印刷争议是印刷厂与客户交往过程中最不愿意遇到、但也最经常遇到的问题。印刷争议的出现,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印刷厂出厂的成品印刷质量不合格,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即客观存在的印刷误差。对于长期从事印刷的专业人士来说,有一部分印刷误差是客观存在、不可能避免的;而对于接收印刷品、在成品验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客户来说,有时并不是完全了解这些误差。这样,在印刷厂与客户交接成品的过程中,往往是印刷厂认为自己出厂的产品是合格的,而客户却坚持认为产品不合格、甚至不能接受。结果,出现争议后,双方沟通十分困难,客户认为印刷厂成品不合格,却在找借口、无理狡辩;印刷厂认为客户无理取闹、付款资信存在问题。
在此简单介绍印刷中客观存在的误差。之所以说是客观存在的,是由于机械本身存在的极限,这些误差是不可避免的,而不是由于人为因素,如管理不力、质量控制不当等因素引起的。这些误差包括:
1. 排版中的文字误差
排版制作是印刷前的一个重要流程。确切地讲,排版是在客户的授意和要求下,由设计制作人员使用相应软件从事的一项文字编排工作。因此,从印刷厂的角度讲,在制版印刷之前,一般都会要求客户进行签字确认。但有时由于活件时间紧迫,同时基于双方的信任程度,客户有时可能会完全把排版确认的权利下放给印刷厂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旦出现问题,客户可能会责怪设计制作人员不负责任,比如出现错字或其它排版错误。应该说,这种错误的出现,并不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机械问题引起的,而完全是流程控制存在问题。因此,我们一般要求在出片打样之前,必须有客户的签字确认。通过双方共同比对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消除这些错误。但即便如此,事实上在客户确认的稿件中仍可能出现一些错误。
2. 出片和打样误差
在设计制作人员完成排版制作工作之后,则进入到发排流程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出片打样。一般来说,激光照排机的出片精度在0.01 C 0.1毫米范围内。同时由于所用胶片的不同,也会导致一定的误差。这种误差最直接的表现,就是在四张胶片(黑、红、黄、蓝)中,如果某一张胶片(如黑版)出现问题而需要补片时,由于胶片输出时胶片不同、分辨率可能有所不同(不在同一批胶片中),进而导致网点变化,所补的胶片可能会与以前三张胶片出现套印不准的问题。因此,在出片时应力求一次成形,尽量减少补片。当然出片时因字体替换出现的乱码或字体变化,如果相关人员认真负责,则是可以避免的。在胶片(菲林片)制作完毕后,传统模拟打样需要使用一套四张胶片进行打样。在打样时,要做到四色油墨样张色彩的准确和稳定,必须控制和标准化三个环节,即设备、材料和质量标准。在设备上,必需调整打样机的压力、版台温度和气垫橡皮布,以保证打样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;在材料上,应规范使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油墨,使用不同品牌搭配的四色油墨,会造成样张与扫描仪内的特性文件不同,直接影响校色准确性。另外还要规范纸张,原则上打样与印刷应使用同一种纸张;在质量标准方面,则应注意实地密度值、印刷相对反差值。如果打样时不能顾及到这些因素,都会导致印刷成品与打样相比出现误差。
3. 颜色误差
颜色误差有三种,第一种是印刷品与打样的颜色存在偏差;第二种是同一批印刷品内部前后颜色有一定程度的不一致;第三种是印刷品中印刷的产品颜色与实物颜色本身存在偏差。
4. 纸张误差
由于造纸工艺的问题,不同造纸厂家生产的同一种纸张的亮度、薄厚、质感都会有所差别。比如紫兴、大宇和金东三家生产的同一克重的铜版纸,其质感是不同的,当然差别也不是大得没边。再如亚太胶版纸,纸张的细腻程度和白度要好于其它国内厂家,但价格也要高出50%左右。另外,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克重的纸张,由于出厂时间不同,在生产工艺上可能会略有变化,加上可以接受的误差等原因,其亮度、薄厚、质感也是不同的。事实上,在印刷厂购进的每批纸张的标签中,造纸厂都事先作出了此类声明,要求不能与以前的纸张混用,以免在用户比较时发生偏差。对于印刷厂来说,则应在每次印刷前,向客户提供将要使用的印刷产品纸样,由客户确认后投入印刷,以免出现此类争议。
5. 裁切尺寸误差
在印刷完成之后,进入的下一个重要环节是使用裁纸刀裁切印刷成品。在裁切成品时,由于裁刀本身的误差问题,裁切成品后的误差也是客观存在的。事实上,根据相关国家标准,在人民币印刷成品中,裁切尺寸的误差范围为0.5毫米,证券印刷品的误差范围为1毫米。也就是说,人民币和流通证券的大小也不是完全一致的,只是其误差必须落在一定范围内。对于一般印刷品来说,裁切的尺寸误差多在上下2毫米。
需要设计文件的请发QQ号:764591199
联系电话:32261631 18876161870(微信同号)
公司地址:海口市南沙路银湖路琼花别墅3栋